近日,B端出行的赛道可谓是热闹非凡,新一批的造车新势力目光似乎并不打算只放在C端市场,随着传统B端车渐渐退出市场,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走进B端市场。
据了解,近期在全球先后有两家新势力新车发布,并定位专注B端出行市场。其中国产造车新势力“盒子汽车”即北京智行盒子汽车有限公司12月15日召开品牌发布会,聚焦B端赛道首发两款车型BM-400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满足高品质出行需求。无独有偶,英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Arrival也在盒子汽车之后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乘用电动车官图,该车并非独立研发,而是与Uber(优步)合作开发。新车暂命名Arrival Car ,目标市场为出租车公司与网约车公司。
从两家新势力发布的时间来看相差无几,但全都专注为出租车公司和网约车公司研发,不过号称打造中国原创“全民出行车”的盒子汽车走在了前头。两家新势力争先恐后进入B端出行市场,这会是新的蓝海市场吗?
B端出行市场一片开阔,发展潜力巨大
12月23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为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将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为此,工信部准备在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城市物流车、环卫清扫车等方面进一步推动电气化。主管部门还将启动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的申报,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奖补支持政策。
中汽协预测称,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无论是从现在有关部门对整个市场的引导还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来看,汽车电气化都是必然趋势。
而目前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可以发现,当前国内的巡游出租车总量为138万辆,网约车数量更是快速增长,呈数倍于出租车的总体量。庞大的基数所带来的更新换代的需求以及潜在的移动出行市场巨大的容量,其实给了B端汽车巨大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果细分智能电动车市场,其实可以发现,相对于C端电动车市场品牌渐趋饱和,其实B端市场的竞争,尤其是专属的to B端的电动车品牌就少了很多。除了盒子汽车和Arrival Car 之外好像也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是专注B端出行领域的车企。至于其他在B端市场活跃的,更多还是C端电动车的低配版。也正是如此才催生出如今的Arrival car和盒子汽车,这也预示着这两家车企可以在B端市场大展拳脚,改变B端出行现状。
未来出行的主流:方正外观 超大内饰
如果说C端车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主流款式、需求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义,那么B端车可以说是处于萌芽状态,不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饰都没有概念性的定义,然而在B端赛道出现的这两位“选手”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方正的盒子外观,并将内部空间最大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出行需求,造就了这种巧合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Arrival car在车身设计上采用极简的设计风格,外观方面,Arrival car的窗户与玻璃十分巨大,除四扇车门上巨大的车玻璃外,车顶的全景天幕由风挡处一致延伸至车尾D柱,营造出良好的通透性与视觉感觉。前脸部分,采用封闭式前格栅设计,LED前大灯组采用方正造型设计,车身侧面,新车整体轮廓十分方正,应用大量平直线条勾勒车身,使得车内的空间得以最大化。
内饰方面,Arrival car同样应用极简设计思路,传统的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屏被集成在一块大屏幕上,在方向盘右侧配备手机支架,此外,Arrival car的副驾座椅还可先前折叠移动,以后排乘客带来更宽裕的空间表现,续航里程或许在300km左右。总的来说,Arrival Car的设计优先考虑了“成本、正常运行时间、驾驶员舒适度、安全与便利”。
相比较而言,盒子汽车的改变更加大胆。盒子汽车目标是打造成一个“方形”移动的智能空间载体,整车造型采用便于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方形”设计,车身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城市进行延展设计,为城市打造专属的城市名片。同时针对B端网约车的运营和使用场景需求,首创L型座椅布局,取消了副驾驶座位和后备箱,采用“ 1+1+3”座位分布,让大件行李甚至轮椅可以直接上车。同时,基于出行车辆左侧后车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盒子汽车采用驾驶车门+侧滑门的“两门结构”,放弃左侧车门。右侧车门使用不占空间的侧滑形式,方便乘客上下车。
车内空间还可以安置自动贩卖机,根据节令提供冷热饮、零食、雨披等即时需求的商品,或提供座椅按摩、车载KTV、体感游戏等服务,辅以在车内外屏广告植入、流媒体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为运营端开拓更加灵活的盈利模式。
对于运营车辆养护成本较高这一痛点,盒子汽车团队将“低成本的易损件更换”纳入到产品定义中。在做好标准件和标准接口的前提下,盒子汽车75%-80%的轻微刮蹭都可以自行更换前后保险杠等覆盖件,这一过程可由司机独立完成,利于降低了维保成本。续航分为420km和530km两个版本。总之,盒子汽车目前的产品布局和市场占位规划十分清晰,它是围绕城市、运营伙伴,司机、乘客的全新出行价值体系。
两者比较过后,盒子汽车的定位则更加高端,其舒适性、功能性和续航里程表现都更加出色。而且盒子汽车所宣扬的运营理念也比Arrival Car要更加领先一些,这里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不同。对两者的共同点即为都采用方正的盒子车身,打造空间最大化,将空间归还给乘客。或许这并不是巧合,这就是未来B端出行车型设计的趋势,能否成为真正的主流还要看这两款车型量产以后的效果。
B端出行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出租车、网约车作为B端出行的主体,Arrival Car和盒子汽车想要在这个产业内发展首先需要具备优秀的先天条件,首先人口密度足够大,当人口密度足够大,地理面积足够宽阔,人们出行的需求才会足够大;经济水平足够高,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到达一定程度,需求才会得到升级;互联网应用足够广泛,智能出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足够智能,互联网普及率足够高,才能接受B端市场的智能化与科技感,或许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才催生出两家企业。相较于国情而言,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及人口密度、经济水平足以支撑B端出行市场向更高的要求发展。
不过,随着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的政策放松,未来无人驾驶方向也是两家企业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目前从Arrival的战略布局来看并没有相关信息露出,但盒子汽车在发布会上透露自研的“八爪鱼”2.0平台将在明年5月发布,这一平台采用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的滑板平台加持,进一步实现高级智能驾驶功能,用于探索Robotaxi市场。对于盒子汽车的“双线布局”前景十分可期。
不论如何,这两家专注于B端出行车企的出现,对于B端市场来说都是一个可喜的变化,终于有企业关注到了B端的痛点,并在为之努力,结果究竟如何,就交给未来的市场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