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1月15日电 近日,“《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战略”在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红力等嘉宾就“直接融资”发表看法。
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9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企业债券余额为19.51万亿元,同比增长6.6%,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97万亿元,同比增长8.3%。直接融资比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扩大融资渠道是必然之举”,张红力认为,加速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助于平衡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
他认为,第一,直接融资引导流动性向效益更高的企业配置,直接融资所产生的丰富的金融资产将对银行的存款进行替代,这将倒逼银行体系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第二,直接融资有助于新经济的增长。产业发展阶段与社会融资机构有较强的关联性。创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由于具有不确定性高、业态快速变化等特点,更适合引入直接融资中风险共担的股权融资。
“解决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大力发挥直接融资的重要作用。”姚洋认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不可忽视。
姚洋认为,未来,上海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落地,将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很多企业将可以直接上市,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将大大缓解。同时,要提升新三板的流动性,更为突出发挥其融资作用,使新三板真正变成一个地方性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实习生 李玥)